富蕴县可可托海一矿三号脉(地质圣坑)周边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地质圣坑周边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可可托海额尔齐斯河库依尔特河段岸线环境整治项目可可托海额河两岸生态恢复项目  
富蕴县可可托海一矿三号脉(地质圣坑)周边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7#尾矿综合治理项目(含8766机械厂综合治理项目)  
富蕴县伊雷木湖生态体系综合治理工程隧道口至云母厂矿山复绿及周边生态恢复项目  
叶城县恰尔巴格镇防渗渠项目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影响评价政策法规 >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编辑:admin   时间:2020/01/08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GB 18218-2000,2000-9-1)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The standard of major hazard source identification)是一种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以及计算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和最大量的方法。

我国从201931日起实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为GB 18218-2018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中文名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外文名

The standard of major hazard source identification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目录

1. 1 范围

2. ▪ 适用

3. ▪ 不适用

4. 2 引用标准

5. 3 定义

6. ▪ 单元

1. ▪ 临界量

2. ▪ 危险物质

3. ▪ 重大事故

4. ▪ 重大危险源

5. 4 辨识

6. 5 附录

1. ▪ 单一品种计算

2. ▪ 混合物计算

3. ▪ 辨识指标计算

4. ▪ 储存区辨识

5. ▪ 

范围

编辑

适用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不适用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引用标准

编辑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

定义

编辑

单元

单元分为生产单元与储存单元,生产单元按照切断阀来判断、储存单元是根据防火堤来判断分类。

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重大事故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辨识

编辑

辨识依据

1.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

2.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序号

类别

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

临界量(T

1

爆炸品

叠氮化钡

05

2

叠氮化铅

05

3

雷酸汞

05

4

三硝基苯甲醚

5

5

三硝基甲苯

5

6

硝化甘油

1

7

硝化纤维素

10

8

硝酸铵(含可燃物>02%

5

9

易燃气体

丁二烯

5

10

二甲醚

50

11

甲烷,天然气

50

12

氯乙烯

50

13

5

14

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

50

15

一甲胺

5

16

乙炔

1

17

乙烯

50

18

毒性气体

10

19

二氟化氧

1

20

二氧化氮

1

21

二氧化硫

20

22

1

23

光气

03

24

环氧乙烷

10

25

甲醛(含量>90%

5

26

磷化氢

1

27

硫化氢

5

28

氯化氢

20

29

5

30

煤气(COCOH2CH4的混合物等)

20

31

砷化三氢(胂)

12

32

锑化氢

1

33

硒化氢

1

34

溴甲烷

10

35

易燃液体

50

36

苯乙烯

500

37

丙酮

500

38

丙烯腈

50

39

二硫化碳

50

40

环己烷

500

41

环氧丙烷

10

42

甲苯

500

43

甲醇

500

44

汽油

200

45

乙醇

500

46

乙醚

10

47

乙酸乙酯

500

48

正己烷

500

49

易于自燃的物质

黄磷

50

50

烷基铝

1

51

戊硼烷

1

52

遇水放出易燃

气体的物质

电石

100

53

1

54

10

55

氧化性物质

发烟硫酸

100

56

过氧化钾

20

57

过氧化钠

20

58

氯酸钾

100

59

氯酸钠

100

60

硝酸(发红烟的)

20

61

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硝酸>70%

100

62

硝酸铵(含可燃物≤02%

300

63

硝酸铵基化肥

1000

64

有机过氧化物

过氧乙酸(含量≥60%

10

65

 

过氧化甲乙酮(含量≥60%

10

66

毒性物质

丙酮合氰化氢

20

67

丙烯醛

20

68

氟化氢

1

69

环氧氯丙烷(3??12?环氧丙烷)

20

70

环氧溴丙烷(表溴醇)

20

71

甲苯二异氰酸酯

100

72

氯化硫

1

73

氰化氢

1

74

三氧化硫

75

75

烯丙胺

20

76

20

77

乙撑亚胺

20

78

异氰酸甲酯

075

2 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类别

危险性分类及说明

临界量(T)

爆炸品

11A项爆炸品

1

11A项外的其他11项爆炸品

10

1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

50

气体

易燃气体:危险性属于21项的气体

10

氧化性气体:危险性属于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

200

剧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气体

5

有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的其他毒性气体

50

易燃液体

极易燃液体:沸点≤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

10

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

1000

易燃液体:23闪点<61的液体

5000

易燃固体

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类的物质

200

易于自燃的物质

危险性属于42项且包装为类的物质

200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危险性属于43项且包装为的物质

200

氧化性物质

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类的物质

50

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类的物质

200

有机过氧化物

危险性属于52项的物质

50

毒性物质

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物质

50

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2的物质

500

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12268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20592确定。

4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42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42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1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附录

编辑

单一品种计算

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液化石油气气体用于生产中的加热,单元里有储罐和用于生产加热的管道。液化气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对于生产性质的设备、管道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

生产场所中存在6套存放液化气的管道系统,每套系统的最大容量为0.15吨,因此管道系统存有液化石油气气体的总量为6×0.15=0.9吨。

2)对于储存性质的储罐来说,液化气的最大量为:

该生产经营单位共有1个储罐,每个储罐的最大容积为60吨,因此储罐的最大总容积量为1×60=60吨。

3)液化气的最大总量:

液化气的最大总量为60+0.9=60.9

4)结论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液化气的临界量5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60.9/50=1.22>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

混合物计算

某生产经营单位在储罐、容器中存有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甲醛最大量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生产场所甲醛的最大量是: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9.510%的甲醛溶液,管道系统存有0.510%的甲醛溶液。那么生产场所存有的10%甲醛溶液为9.5+0.5=10吨,因此生产场所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10=1吨。

2)储存区甲醛的最大量是:

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存设备存有2512%的甲醛溶液,因此储存区存有甲醛的总量为0.12×25=3吨。

3)甲醛的最大总量:

甲醛的最大总量为1+3=4吨。

4)结论: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甲醛的临界量5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4/5=0.8<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不是重大危险源。

辨识指标计算

方法

1)某生产经营单位存有10硫化氢2氯气0.5光气,而硫化氢、氯气、光气相对应的临界量分别为20吨、10吨、0.8吨。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规定,辨识指标的计算过程如下:

危险物质

最大数量(吨)

相对应的临界量(吨)

辨识指标AQR(最大数量/临界量)

硫化氢

10

20

0.5

氯气

2

10

0.2

光气

0.5

1

0.5

合计

1.2

2)结论: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辨识指标AQR>1.0,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

方法

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51%的氨水溶液来配置5%的氨水溶液,该单位又使用液化石油气用于生产加热。

1)生产场所氨的最大量计算:

在该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场所中,生产设备存有2051%的氨水溶液,管道系统存有0.451%的氨水溶液。因此,生产设备存有的氨水溶液的总量为20.4吨,存有氨的最大量为20.4×0.51=10.4吨。

2)储存区氨的最大量计算:

在该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内,储罐存有2451%的氨水溶液,容器存有10吨的无水液氨。因此,储存区存有氨的最大量为10+(0.51×24)=22.2吨。

该单位虽然还存有205%的氨水溶液,其他容器也存有305%的氨水溶液,但由于这些氨水的浓度低于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规定的50%,所以这些物质不纳入辨识标准的计算中。

3)氨的最大总量是:

该生产经营单位存有氨的总量为10.4+22.2=32.6

4)液化气的最大量是:

该生产经营单位储罐存有液化气的总量为20

危险物质

最大数量(吨)

相对应的临界量(吨)

辨识指标AQR(最大数量/临界量)

32.6

50

0.66

液化气

20

50

0.40

合计

52.6

1.06

储存区辨识

1)某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一个包装储存区,存有以下几种物质:

危险物质

最大数量(吨)

相对应的临界量(吨)

辨识指标AQR(最大数量/临界量)

0.4

10

0.04

乙炔

4.0

10

0.4

高度易燃液体

50.0

200

0.25

液化气

40.0

50

0.8

合计

96

1.49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辨识指标AQR>1,所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区是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下载文件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 新农生态环境网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电话:19990627353
Copyright ©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新ICP备20000044号-1   新公网安备65010302001147号